广告位

您现在的位置是:东东网 > 热点新闻 >

徐州藏着一批独角兽

2023-12-08 06:03热点新闻 人已围观

简介投资界之城市看板,我们来到江苏西北部城市徐州。地处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处,东邻连云港、南连宿迁、西接宿州和淮北、北至山东多市,京杭大运河穿境而过,徐州素有“五省通衢”之称。...

(原标题:徐州藏着一批独角兽)

投资界之城市看板,我们来到江苏西北部城市徐州。地处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处,东邻连云港、南连宿迁、西接宿州和淮北、北至山东多市,京杭大运河穿境而过,徐州素有“五省通衢”之称。

此外,徐州还是“中国工程机械之都”、国际新能源基地。经过多年发展,徐州形成了“343”创新产业集群依托现有产业基础优势,聚力打造工程机械、绿色低碳能源、新材料3个优势创新产业集群,加快培育数字经济、集成电路与ICT、医药健康、安全应急4个新兴创新产业集群,提档升级精品钢材、高端纺织、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3个特色创新产业集群。

徐州产业投资热力图

图源:徐州发布

徐州凶猛

半导体独角兽登场

投资界根据公开消息不完全统计,徐州市2022年以来共发生融资事件52起,主要集中在新材料和芯片半导体领域。

一批半导体独角兽悄悄出现在投资人的视野中。

今年6月,鑫华半导体完成10亿元B轮融资,投资方包括中建材新材料基金、中车转型基金、建信投资、浦东科创、成都科创、元禾厚望、御海资本、泓生资本等知名机构。

鑫华半导体成立于2015年,由协鑫集团控股的江苏中能硅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与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投资成立。公司主要业务为半导体产业用电子级多晶硅研发、生产和销售,是国内目前唯一一家实现电子级多晶硅量产且全尺寸覆盖的企业。据悉,鑫华半导体已通过江苏省辅导验收,有望成为徐州市第一家科创板公司。

华为哈勃发掘出一只光刻胶独角兽。4月,徐州博康完成超6亿元的新一轮融资,投后估值在70亿左右,成为新晋独角兽。本轮融资由中平资本、国开科创领投,武汉泽森资本、浑璞投资、云晖资本、青松资本、清枫资本、汇智产投等跟投。

背后是一个返乡创业的故事毕业于南京大学的傅志伟在上海奋斗多年,意外闯入了光刻胶赛道。为了解决生产问题,2010年,他回到家乡创立了徐州博康。成立至今,徐州博康至少已完成7轮融资,背后聚集了一批知名VC/PE的身影。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8月,在新一轮战略融资中,华为哈勃注资3亿元人民币,一举将徐州博康带进主流创投圈。

柔性印制电路板领域也冲出一只独角兽。去年9月,上达半导体宣布拿下7亿元A+轮融资,吸引了广东粤澳半导体产业投资基金、广州新兴基金、金石制造业转型升级新材料基金等多支国资基金的青睐,成功跻身独角兽行列。

备受关注的是,2020年,上达半导体在国内建成了第一条8μm级的COF生产线,并已于2021年实现量产,这标志着国内企业在半导体显示面板驱动IC产业链的短板被补齐。

再早些时候,徐州还孵化出当地首家独角兽企业鑫芯半导体。2017年,鑫芯半导体成立于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2022年1月,鑫芯半导体宣布完成超10亿元人民币A轮融资,由信达风投资、沂景资本、瑞芯资本、石溪资本、上海宝鼎、湖南华菱、宁波中超、航芯创投等机构共同投资。短短半年后,鑫芯半导体便又拿下TCL17.9亿独家投资,累计融资近30亿,成为徐州首只独角兽。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徐州在创投圈的存在感似乎并不明显。这个低调的苏北城市意外培育了多个半导体独角兽,正吸引越来越多投资人的注意。

从新能源到医疗健康

这里巨头盘踞

先从一个光伏IPO说起。

今年6月,中润光能创业板IPO审核状态更新为“已问询”。按募资金额计算,公司估值达到400亿元。若上市成功,徐州将收获一个百亿IPO。

去年,中润光能连续完成B轮及Pre-IPO轮融资,两轮融资金额超30亿元,久奕投资新能源系列股权基金与中化资本、陕投成长、青岛盈科等新老股东共同参与投资。

中润光能背后是一对70后夫妻龙大强和孟丽叶。2011年,他们共同出资成立公司前身中润有限,公司自成立以来立足光伏产品制造,聚焦大尺寸电池片产能布局,与晶科能源、晶澳科技、天合光能、阿特斯等龙头组件厂商合作密切。

除了中润光能,还有许多行业巨头加入壮大徐州新能源产业的队伍,接连将重大项目落地徐州,协鑫集团、阿斯特、华润电力......

徐州在医疗健康行业也潜藏着不少领军企业。

鲜为人知的是,徐州是中枢神经系统药品生产基地和胰岛素生产基地,拥有复星医药、恩华药业、万邦生化等多家医药企业,在中枢神经类药物、细胞治疗药物、3D打印医疗器械、干细胞制备等方面也具备较强领先优势。

其中,恩华药业是国内唯一一家专注于中枢神经系统药物研发和生产的上市企业,也是国内中枢神经领域药物品种最多、品规最全的企业。

作为中国三大最强医疗地级市之一,徐州的医疗科研力量不可小觑全市拥有医药健康领域各类国家级研发平台4家,省级及以上研发平台和市级新型研发机构近百家,市内建成徐州医科大学、江苏师范大学等多所医药健康相关院校,此外还有多个科研院所正在赶来。

产业基金来了

近年来,徐州的基金生态不可谓不热闹。

先看政府引导基金。2021年7月,徐州出台《关于促进“十四五”产业基金加快发展的实施意见》,其中明确目标任务:“十四五”期间,徐州市计划安排200亿元政府性资金,支持各县(市)区、市属国有企业牵头设立产业基金,实现新设立产业基金总规模不低于1000亿元;目标在未来五年培育不少于10家境内外上市公司,投资不少于150家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

同年9月,徐州市政府投资基金完成备案,基金聚焦工程机械与智能装备、新能源、集成电路与ICT、生物医药和大健康、新材料和节能环保六大战略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推动徐州产业发展,创投力量没有缺席。

今年8月,招商资本与徐州交控集团联合发起设立规模超10亿元的徐州招华交创壹号股权投资基金,基金将重点在高速公路、港口一体化、智能物流、双碳产业、先进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医疗器械、大健康等领域开展投资。

4月,复星医药出资7.5亿元参设徐州创新器械基金。基金设立后,将投资医疗器械领域与医学诊断领域的创新项目。

去年7月,在徐州市新型能源项目云签约活动上,徐州官方与IDG资本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将共同组建规模约100亿元的S基金,投资重点包括清洁能源及技术、双碳经济等能源领域,以及智能制造、半导体、消费和服务、大健康等多领域产业。

再早些,徐州联手武岳峰资本成立规模30亿的传感器产业投资基金,基金主要投资于传感器领域内的高科技企业。此外,徐州铜山区当时正在加紧建设总投资50亿元的传感器科技产业园、总投资50亿元的粤创高科产业园等,加速形成千亿元级电子信息产业规模,打造全国有影响力的“传感谷”。

产业基金相继设立,投资人开始密集出现在徐州。从“一城煤灰半城土”到“一城青山半城湖” ,徐州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转型发展之路。

然而,作为老工业基地和资源枯竭型城市,徐州产业结构相对偏重。钢铁、石化、水泥、建材等是徐州传统优势产业,在双碳时代面临着洗牌,这条转型征途依旧充满挑战。

Tags: [db:TAG标签] 

广告位
    广告位

本栏推荐

    广告位

标签云

站点信息

  • 文章统计43467篇文章
  • 标签管理标签云
  • 微信公众号: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