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位 |
您现在的位置是:东东网 > 热点新闻 >
联合国气候大会召开 中国将如何迈开减碳新步伐?权威专家解读
2024-03-07 16:53热点新闻 人已围观
简介中新经纬10月31日电 (高铂宁) 近些年,身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气候治理,所实施的应对气候变化战略、措施和行动受到国际社会广泛关注,并取得了积极成效。...
(原标题:联合国气候大会召开 中国将如何迈开减碳新步伐?权威专家解读)
中新经纬10月31日电 (高铂宁) 近些年,身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气候治理,所实施的应对气候变化战略、措施和行动受到国际社会广泛关注,并取得了积极成效。
10月的最后一天,《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六次缔约方大会在英国格拉斯哥举行。此前,10月27日,国务院新闻办刚刚发表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白皮书(下称白皮书)。
随着全球范围内气候极端事件频发,国际社会对此次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的成果抱有更高期待。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在减排与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承诺和行动亦将受到极大关注。
白皮书透露,中国已基本扭转二氧化碳排放快速增长的局面;连续8年成全球最大新增光伏市场,新能源汽车产、销规模连续6年位居全球第一。
未来中国迈向能源低碳转型、确立能源安全新战略将如何布局?为此,中新经纬专访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总体设计技术专家组负责人、清华大学能源环境经济研究所所长张希良。
节能是第一要务
据了解,这是中国继2011年以来,第二次发布关于应对气候变化的白皮书,并对中国近年低碳转型的行动与成果进行了梳理和总结。
白皮书中提到,到2030年,中国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将达到25%左右。据悉,2020年,中国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为15.9%,与2030年的目标数字还有一定距离。
在中国能源消费总量较大的背景下,张希良认为,要在2030年达到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5%以上的目标,节能是第一要务。“各大工业行业、交通行业、建筑行业这几大高耗能高排放领域,有大量的节能减排机会。根据我们的测算,过去15年,大约85%以上的减排量是来源于节能措施;到2030年以前,节能对于减排的贡献要显著大于能源结构调整的贡献。”
近期,煤炭市场供需不平衡的现象也使市场更加关注能源结构转型升级、降低化石燃料比例与煤炭稳价保供之间存在的张力。在张希良看来,电力供需的不平衡由多个原因导致,高耗能行业工业增长迅猛,电力需求激增;电力体制改革不到位,上网电价缺乏弹性,造成发电企业不愿发电,供给产能下降。
为应对煤价飙涨,国家发改委多次表态确保煤炭供应、加强煤价调控。据悉,中国自9月份以来允许153座煤矿核增产能2.2亿吨/年,相关煤矿已陆续按核定产能生产,四季度可增产5000万吨以上,供给产能回升也使近期煤炭价格有所平抑。截至10月29日,动力煤主力已跌落1000元整数关口。
张希良表示,此前引发煤炭价格上涨的因素十分复杂,但从长远来看,在中国能源转型的过程中,将更多利用可再生能源,未来对于煤炭的需求呈下降趋势,煤炭对于中国经济生活的影响力会越来越低,煤炭价格也将继续进入下降通道。
应加快能源转型
张希良建议,要真正改善气候变化问题,还应加快能源转型。“从长远来看,不再依赖于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而是规划发展可再生能源,才是根本的解决之策。”
根据国家能源局发布的1-9月份全国电力工业统计数据,截至9月底,全国发电装机容量22.9亿千瓦,同比增长9.4%;其中,风电装机容量约3.0亿千瓦,同比增长32.8%,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约2.8亿千瓦,同比增长24.6%。
白皮书透露称,到2030年,中国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12亿千瓦以上。这也意味着,未来十年内,中国每年风电和太阳能年均装机规模会大大提高。
2021年9月,财政部经济建设司司长符金陵曾透露,近十年,陆上风电和光伏发电成本分别下降30%和75%左右。张希良也表示,规模效应下,从单纯的发电成本来看,风电和光伏发电成本甚至已低于煤电。因此他认为,12亿千瓦是一个比较积极的目标,对实现这一目标非常有信心。
大规模增加风电和光伏的装机后,要将可再生能源输送到需要的地方,电网基础设施还需跟上,这就提高了用户侧成本,也将对区域性电网跨省跨区消纳能力提出挑战。对此,张希良也认为,风电与光伏发电的挑战仍存在于发电环节之外。“比如在甘肃、新疆等地,当地的可再生能源资源非常丰富,但是本地的负荷有限。”
如何将电力从风能资源存储量高的西部地区传输到经济繁荣和电力需求较高的东部地区?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增加输电通道。张希良总结称,要实现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12亿千瓦以上,必须充分考虑电网因素,架设更多输电线路,科学规划电网布局,进一步增加电网的传输能力,增加需求侧响应,发展相应的储能等。
碳市场是关键抓手
在运用市场化机制实现碳减排方面,7月16日,全国碳市场上线交易正式启动,是全球规模最大的碳市场。作为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总体设计技术专家组负责人,张希良认为,中国碳市场实现了重大制度创新,也是将来实现方案目标的重要抓手。
碳市场为何具有如此重大的意义?白皮书显示,全国碳市场纳入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2162家,覆盖约45亿吨二氧化碳排放量。截至2021年9月30日,全国碳市场配额累计成交量1764.90万吨,累计成交金额8.01亿元。
在张希良看来,通过掌握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的排放情况,碳市场可为实现碳排放总量控制提供重要参考。据悉,除了发电行业之外,生态环境部已连续多年组织开展了全国石化、化工、建材、钢铁、有色、造纸、航空等高排放行业的数据核算、报送和核查工作,未来在发电行业碳市场健康运行的基础上,逐步将市场覆盖范围扩大到更多高排放行业。
张希良表示,中国的电力市场化改革尚未完成,这既是中国碳市场建设面临的重大挑战,也是碳市场选择进行双重管制,既管直接排放、也管间接排放的原因。煤炭价格上升、额外购买配额等因素都会影响电厂的发电成本,但是由于电价由政府主管部门决定,增加的成本无法通过电价的价格机制传导到用户端,也就难以激励用户侧的节电减排。
“在碳市场设计时,除了考察企业直接量化的排放以外,也纳入了间接排放,从而促进用户侧的节电,以逐步降低碳排放。”张希良说。
Tags: [db:TAG标签]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
广告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