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位 |
您现在的位置是:东东网 > 热点新闻 >
2022年研究生招生新变:推免生名额大幅增加,增量倾向人工智能、集成电路专业
2024-03-07 13:55热点新闻 人已围观
简介9月28日零点刚过,魏子文紧张地登录“推免服务系统”填报志愿。这一天,是2022年的推免生填报志愿、接收并确认招生单位的复试及待录取通知的日子。...
(原标题:2022年研究生招生新变:推免生名额大幅增加,增量倾向人工智能、集成电路专业)
9月28日零点刚过,魏子文紧张地登录“推免服务系统”填报志愿。这一天,是2022年的推免生填报志愿、接收并确认招生单位的复试及待录取通知的日子。
当天下午,魏子文收到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科学岛分院的计算机应用技术预录取通知。于他而言,忙碌了近半年的研究生推免终于告一段落。
与此同时,202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招生考试也即将进入正式报名阶段。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梳理部分院校的研究生招生计划发现,多所综合性大学2022年研究生招生人数至少增加了100人。专业硕士招生数量增加的同时,学术硕士招收数量大幅减少甚至直接转为直博生项目。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整体招生规模扩大,今年数学、物理、化学等基础学科,集成电路、人工智能、公共卫生等服务国家战略、社会民生急需领域相关学科招生人数也稳步增加,不少新设的人工智能院系今年第一年进行研究生招生。
研究生推免名额大幅增加
实际上,征兆早已在今年上半年出现,多省陆续对外发布了研究生扩招政策。
广东省教育厅提出,广东省将稳步、合理扩大研究生培养规模,稳步发展学术学位研究生教育,大力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湖北省教育厅提出支持部属高校适度扩大医学博士招生规模,支持省属高校适度扩大医学硕士招生规模。
政策之下各大高校反应迅速,多所综合性大学硕士研究生计划招生人数增加。
中山大学2022年拟招收硕士研究生约8200名(含推荐免试生),相比2021年的拟招生计划扩招了200人。北京大学2022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为4915人,相比2021年增加了157人。2022年,中国人民大学拟招收硕士研究生约4500人,相比2021年增加100人。华中科技大学2022年拟接收硕士研究生7600名左右,相比2021年增加了100人。
研究生扩招的趋势早已有之。中国教育在线发布的《2021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调查报告》显示,2021年研究生报考人数达377万,增幅10.6%,创历史新高。教育部在今年5月表示,还将适度扩大研究生、专升本招录规模。
研究生扩招背后,有些变化细节值得注意。越来越多的学校针对学术硕士的招收名额大幅减少,甚至有的专业直接停止了学术硕士招收。
5月12日,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发布通报称,复旦大学经济学院不再招收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此前,包括北京大学、四川大学、福州大学等多所高校的部分专业都停止了学术型硕士的招生工作,或者仅保留专业学位招生。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印发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方案(2020-2025)》提出,到2025年,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规模扩大到硕士研究生招生总规模的三分之二左右。
在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看来,之所以要调整学硕和专硕的比例,主要是解决人才培养和学生自我追求错位的问题。“学术硕士主要培养学术型人才,今后大多应进一步攻读博士,但目前很多学术硕士直接就业。专业硕士则主要是面向就业培养应用型人才。”
在北京大学硕士招生计划中,包括数学科学学院、国家发展研究院等,均调整了研究生培养结构,取消学术型硕士研究生项目招生,增扩博士研究生项目招生。本科学生可直接参加直博推免,或者参加“申请-考核制”选拔。
华南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副院长赵淦森认为,“培养学术硕士是期望有志于理论研究的学生能走得更远,继续读博,现在转向直博培养是期望想读博士的学生早点下定决心。”
南京大学的董高(化名)通过推免拿到了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的理论经济学(国家发展)方向的直博生预录取。他表示,“我所在的国发院的项目之前取消了学硕招生,清华、北大等很多学术研究生项目都只招直博生了。”
统考生招录比例缩窄
另外一处细节,同样值得关注。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梳理发现,部分院校接收推免生的数量不断增加,扩招名额更多集中在专业硕士上。
例如,北京大学2022年拟接收推荐免试研究生1599名,比2021年增加34人; 华中科技大学2022年接收推荐免试硕士生3200名左右,比2021年增加约100人。
接收推免生数量增加背后,意味着通过参加研究生考试录取的比例被进一步压缩。对统考学生而言,部分专业学硕取消或招生缩减对他们产生了直接影响。
相关专业的学生也能直观感受到扩招的趋势。有不少正在报名参加统考的考生表示,“感觉竞争压力一下子变大了很多。如果推免人数增加过多,但学院招生名额并未增加,就意味着分配给我们的招生名额被大幅减少了。”
魏子文告诉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2022年大多数学校计算机专业增加了保研名额,减少了统招名额,这自然有利于推免生不利于统考生。“我们班就是一个例子,今年原本有望保送到211院校的同学,被直接保送到了985院校;但那些没有保送名额的同学,因为名额减少,打算临时更换报考学校。”
在考生自发组成的“22吉大计算机软件总群”中,考生们备考之余担心推免人数过多挤压统考招生人数。目前群里考生已超过2000人,最终能录取的可能只有几十人。
更直接的影响是,有些院校专业的学硕招生甚至全日制专硕招生不接收统考生,这意味着一些通往理想院校专业的道路被堵死了。
例如,中国人民大学在新闻学院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招生上进行了调整,2021级全日制仅招收推免生源,统考阶段仅招收非全日制定向就业生源。
一些原本意向报考这些院校学术硕士或者全日制专业硕士项目的考生,则不得不根据现实情况调整报考计划。
招生增量倾向基础与急需学科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梳理今年部分院校的招生计划时发现,不少院校将招生增量倾向于基础学科与应急领域学科。
例如,北京大学2022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人数增长排名前五的院系分别是信息科学技术学院、物理学院、工学院、软件与微电子学院以及法学院;复旦大学化学系2022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人数增加20人,其他基础学科招生人数也均有不同幅度增加。
国家发展改革委社会发展司副司长蔡长华在此前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硕士研究生招生增量主要向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基础学科倾斜,向集成电路、人工智能、公共卫生等服务国家战略、社会民生急需领域相关学科倾斜。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梳理发现,今年上半年,清华大学集成电路学院、北京大学集成电路学院、华中科技大学宣布未来技术学院、集成电路学院相继成立。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学院在今年首次以新院系名称招生。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告诉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目前社会对自然学科的需求量比较大,就业空间比较大,这是自然学科硕士研究生扩招的根本原因。”
以人工智能专业为例,工信部发布的数据显示,人工智能不同技术方向岗位的人才供需比均低于0.4,该技术方向的人才供应严重不足。从细分行业来看,智能语音和计算机视觉的岗位人才供需比分别为0.08、0.09,相关人才出现极度稀缺状况。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不少院校改变了面向人工智能专业的研究生招生计划,不仅细化了招生专业,还有不少高校相关新增专业首次招生。
华中科技大学人工智能与自动化学院将电子信息专业硕士大类变为控制工程和人工智能两个专业硕士类别,并且具体列出计算机视觉与感知智能、机器学习与先进计算等细分方向;浙江财经大学新增的电子信息专业硕士招生类别归属于信息管理与人工智能学院,细分方向包括人机融合与智能决策、数据智能与金融科技、物联网与智慧供应链等。
今年,暨南大学新增的智能科学与工程学院(珠海校区)预计招收人工智能专业首届研究生;今年新成立的安徽大学人工智能学院也首次发布了招收计算机学术硕士和人工智能专业硕士的计划。
赵淦森则认为,“现在研究生培养要解决把理论知识转化为生产力的问题,新一代信息技术,特别是人工智能的应用非常广泛,每个领域它都能够用得上,所以从学生培养的方向领域来说,这是一个重点。”
另一个明显扩招的专业是公共卫生相关专业。张宇是中山大学药学专业的大四学生,目前已接受北京协和医学院的待录取,“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医药专业人才需求增大,医药学相关专业2022年招收计划是增加的。”
他还透露了一个新变化,“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很多交叉学科出现,招生内容也在与时俱进,药物经济学、药事管理学等都是新的交叉学科。我觉得,未来交叉学科会越来越多。”张宇说。
Tags: [db:TAG标签]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
广告位 |